农业市场网 » 资讯 » 专家观点 » 正文国内动态 国际动态 市场行情 分析预测 专家观点 政策法规 行业标准 热门话题 粮油米面 瓜果蔬菜 禽畜肉蛋 文化旅游 苗木花草 种子化肥 机械电子 其他产品 

江苏:移植假山瀑布 风格不土不洋 乡土文化不能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11-03  浏览次数:492

网友“须茗”说,前不久,他带全家到苏北一个著名的乡村游景点度假,风景不错,可一堆不伦不类的水泥雕塑很煞风景,完全和乡村不搭调。其实,这类情况在我省的乡村游产品中并不是个别现象。

乡村游魅力在于乡土文化

记者从最近结束的江苏第三届乡村旅游节上了解到,目前,我省有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124家、省三星级以上乡村旅游区(点)99家,特色各异的农庄、农户型休闲观光点近5000余家,年接待游客突破7000万人次。苏锡常的乡村游接待量占到国内游总接待量的40%,在南京旅游份额中,也是三分天下有其一。但是,记者采访中也发现,我们有的乡村游正在褪去乡村元素。

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专家委员会委员徐汎曾多次考察我省乡村。她认为,江苏的乡村游产品完全可以走向国际高端市场,但有一个关键问题亟待解决,那就是乡村应当更像“乡村”。“跑了好几个乡村游景点,就没看到纯粹的农民、像样的农田、原汁原味的农家。”

套用城市公园模式,弄些假山、瀑布、喷泉、不伦不类的雕像,花费巨资打造不城不乡、不土不洋的人工园林,结果就是土地与资金巨大浪费后的一堆垃圾。有专家指出,乡村旅游的优势本来在于清新、淳朴、自然,不能把乡村作为人工景点、游乐场甚至别墅区的陪衬。一项调查显示,有48.7%的游客认为苏南地区农业旅游示范区旅游设施乡村特色不突出,还有少数游客认为这些设施有些现代化或过于现代化。业内人士表示,别墅取代农舍、修饰过重的马路取代乡间小道,乡土元素被现代化元素取代,乡村本身的自然感被抵消,对游客难以构成吸引力。

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的乡村游很注重环境生态,乡间步道几乎都不用水泥,全用渗水比较好的鹅卵石、石子或者就地取材其它天然、环保材料铺就,给人的感觉非常自然、舒适。而国内有的乡村,水泥路铺到田头,游客坐着电瓶车看所谓的乡间风光,很浪费,也很无趣。

展示乡土文化先要保护传承

土墙草顶的农舍,原始的犁、耙、锄、镰等农具,大灶、石磨、水车、马灯那些我们祖辈曾经用过的东西,大片大片的庄稼地,房前屋后的菜地、果园……这些承载乡土文化的东西,无疑是吸引游客的最关键因素。

如何保留和展示乡村文化?台湾的尝试我们可以借鉴。台湾教育非常强调回归乡土,规定学生每学年要有一次户外教学,一定要到乡村,要在那里吃住和劳动。台湾乡村的淳朴风貌依然保持得很好,乡村文化也通过各种方式质朴又典雅地向游客展示。比如在有的农庄,到处可以看到与农事有关又含有生活哲理的对联:耕田种地日日忙,粗茶淡饭年年有;栽桑植桐,子孙不穷。农舍旅馆门外的对联则是“城中十万户,此处三两家”。这些将乡间度假的感觉清晰地勾勒出来。

乡村旅游专家顾斌描述了她在韩国的乡村游经历。村里是大片的农田,随便到哪户农家,打个招呼就可以坐下来吃饭。最普通的农家饭菜,泡菜、酱汤都是祖传的方法,用的器皿还是瓦罐,食材都来自自家的田地,村里还有传统乡村文化的展示,大妈会教游客穿传统的韩服,感觉很淳朴,也很舒服。

我省的农业旅游示范点也有很好的例子——常熟蒋巷村保存了过去的乡村细部和今天的乡村作对比;南京的前石塘村形态未改,略加修缮,凸显了徽派乡村风格;而苏州明月湾就是原生态的太湖古村落。正是有意识地保留了乡土文化,它们才给游客留下难忘印象。

乡村游与乡土文化良性互动乡村游给保护并优化乡土文化带来契机

省旅游局局长朱民阳给记者举了一个例子:江阴有个乡村搞旅游,来投资的是企业家,他花了好多钱,就想弄得像样一点,结果反而不像农村,游客都不喜欢。他现在就在调整,太城市化的东西去掉,一些参与的项目不断向农业、农村靠。市场教育了投资者,游客的选择也让乡村文化不断被挖掘、传承。溱潼会船、龙舟赛、打花杆、跳五猖等原先乡间的娱乐活动,如今带给无数城里人欢天喜地的享受。很多农家乡土菜也因为游客对新鲜、绿色、健康的追求,被大量整理并推陈出新。

朱民阳还提出了因地制宜展现乡村文化的观点。他认为,在苏南经济发达地区,乡村游应该以现代农业展示为主,要展现现代化的新农村;而在苏中和苏北地区,则要尽量保持纯一点的农村风貌。这样也可以形成全省乡村旅游产品差异化的特色。

推荐阅读:

“上海故事”文化主题“松云瑞气”迎中国最大盆景

绍兴特色文化亮相重庆国际园博会

北京怀柔区景观墙提升滨湖公园文化品位

汝南县加大天中山文化生态园建设力度

(来源:新华日报)

分享与收藏:  资讯搜索  告诉好友  关闭窗口  打印本文 本文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