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市场网 » 资讯 » 专家观点 » 正文国内动态 国际动态 市场行情 分析预测 专家观点 政策法规 行业标准 热门话题 粮油米面 瓜果蔬菜 禽畜肉蛋 文化旅游 苗木花草 种子化肥 机械电子 其他产品 

福建白芽奇兰茶之乡奏响“瓷茶”交响曲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11-03  浏览次数:644

  近日,从厦门到平和旅游的叶双艺先生又买了10斤“克拉克瓷”罐装白芽奇兰茶,这是他今年第三次购买这种包装的茶。他说“买这种茶,既可以品尝白芽奇兰茶的清香,又可以欣赏克拉克瓷艺术,甚至可以进行收藏。”

  “春茶上市以来,很多游客到平和购买克拉克瓷罐装的白芽奇兰茶,导致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平和县柚语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经理严松说。

  曾经一度“埋没”的“克拉克瓷”和发展缓慢的白芽奇兰茶产业,如今缘何能够如此受到青睐?笔者进行了采访了解。

  困境 遭遇硬瓶颈

  “克拉克瓷”,原产于平和县五寨、南胜的大山深处,兴盛于明嘉靖、万历年间至清初海禁期间,曾经是风行海外的中国外销瓷,国内罕见收藏。2006年,平和县五寨、南胜的“克拉克瓷”古窑址被定为“国保”。

  “克拉克瓷”名气大、价值高。近年来,平和县有序引导并逐渐把它发展成一个产业。漳州市民间古瓷工艺研究所所长、平和克拉克瓷研究基地负责人林俊是研究生产高仿真“克拉克瓷”最成功的人,2008年成功烧制传统工艺高仿真度“克拉克瓷”。基地把传统的“克拉克瓷”文化内涵融入现代艺术产品中,带动了“克拉克瓷”产业的发展。

  但由于企业规模小、产业及产品结构不够合理,企业的品牌意识薄弱等原因,“克拉克瓷”受到的关注程度较低,发展出现瓶颈。“‘克拉克瓷’虽然曾经风靡海外,但其年代久远,知道的人甚少。基地制作的供收藏和摆设用的高仿真‘克拉克瓷’盘、瓶等,成本高,价格也高。”林俊说。

  而平和白芽奇兰茶发现于明朝成化年间,是中国乌龙茶的新秀,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逐渐得到发展。目前,平和县白芽奇兰茶种植面积已达10.8万亩,有初制加工户3000多户,从事茶叶经营的注册企业200多家,产值20亿元。但“满天星斗独缺月”,多年来,平和县依然缺乏将白芽奇兰茶带向全国市场、全球市场的大载体。

  突围 找准结合点

  “克拉克瓷”产业和白芽奇兰茶产业如何“突围”?平和县不断尝试。

  2009年11月举行的现代茶叶发展论坛,来自福建、上海、澳大利亚等地的茶叶专家就如何进一步提升白芽奇兰茶、克拉克瓷的知名度、打造品牌、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作了专题探讨。国际茶叶科学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秘书长邵曙光认为,“要有新思路,要体现本地的特色,把当地的文化进行融合,创造新价值。”邵曙光的观点给平和人以很多启示。

  瓷器茶具是瓷文化和茶文化最好的结合点,而茶文化的日渐兴盛对于瓷器发展也是直接的带动。平和“克拉克瓷”闻名海内外,正是白芽奇兰茶走向更广阔市场的“东风”。

  于是,该县形成了发展新思路,就是把“克拉克瓷”文化和白芽奇兰茶文化进行融合,抱团发展,而这一发展思路的焦点在于如何研制一批有创意、有茶文化内涵的“克拉克瓷”茶具系列产品。

  2010年初,平和县邀请了一些专家和学者对“克拉克瓷”茶具系列产品进行研发,同时积极促使瓷、茶企业“联姻”共同发展。2010年3月,福建天醇茶业有限公司与平和“克拉克瓷”研究基地联合开发出“克拉克瓷”柚形茶罐,并且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注册专利。产品一上市就受到消费者热捧。“我们在北京马连道茶城的分店,消费者最喜欢的就是‘克拉克瓷’柚形茶罐茶。”天醇茶业总经理张国雄说。

  之后,平和县柚语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等茶叶企业和陶瓷企业主动对接融合发展,相继开发出“克拉克瓷”圆形、方形茶罐及茶盘、茶杯等一系列有创意的、茶内涵丰富的“克拉克瓷”茶具产品。

  “克拉克瓷”文化与白芽奇兰茶文化的激情碰撞、相得益彰,使“瓷”、“茶”逐渐走进了千家万户。张国雄说,“克拉克瓷”文化内涵茶具及包装,大大提升了平和白芽奇兰茶的韵味,这种茶叶比普通包装的茶叶价格要高出30%,最高卖到1公斤3116元,而且还远销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

  林俊也高兴地告诉笔者:“我们现在生产融入茶文化的陶瓷产品,更注重的是现代人的审美观和实用性,如土楼造型又融入茶文化元素的大开光、大写意的高仿真‘克拉克瓷’,可以装茶也可以盛汤,符合现代人的实用和审美。一年多来,我们基地订单不断,产品销量大增。”

  为鼓励更好地发展,平和县继续创建平台,将建设占地500亩的“克拉克瓷”文化创意园。目前,平和县除小型瓷企外,已有11家大型陶瓷企业及配套企业,逐步形成产业集群,项目全部投产后可创产值40亿元以上。

分享与收藏:  资讯搜索  告诉好友  关闭窗口  打印本文 本文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