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阶段,保持粮食供求基本平衡和价格基本稳定,既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保持物价稳定的基本要求,也是确保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支撑。
但是,随着种粮比较效益持续下降,提高种粮农民积极性的难度越来越大;粮价仍然被认为是百价之基,在日益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下将更为敏感。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谷贱伤农”、“米贵伤民”矛盾有可能不断交替出现,政府宏观调控将面临难以回避的“两难”困局。
如何加强和改善粮食宏观调控,进一步增强调控的预见性、针对性和有效性?芽如何化解“两难”困局,既防止“谷贱伤农”,夯实国家粮食安全基础,也避免“米贵伤民”,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大局?本书以“新形势下我国粮食宏观调控:目标、机制与政策选择”为主题,试图探求这些复杂问题的可选政策方案。在我国粮食宏观调控成效与问题的基础上,深入分析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粮食问题的基本特征与中长期趋势,研究辨识新形势下我国粮食宏观调控的目标、机制与政策,探索提出符合中国国情粮情的粮食宏观调控体系。
本书的编者多次赴河南、安徽、湖北、吉林、黑龙江、江苏等粮食主产区,以及珠三角、长三角等粮食主销区,实地调研访谈种粮农民,加工企业、收储公司、批发市场以及个体粮商等不同市场主体,取得大量第一手实证数据,还在多年积累的基础上,系统收集整理了国内外粮食供需与价格的时间序列资料。
与此同时,本书编者与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家粮食局、农业部、商务部等部委和地方政府的专家,以及科研院所的学者,中储粮、中粮等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士多次研讨、交流观点,最终形成本课题的主要思想和政策观点。呈现给读者的这本书,是该课题研究的最终成果。
本书还收录了中国与世界粮食统计数据,供读者做进一步研究分析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