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国际粮农组织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7月份食品价格指数达到了231,较前一个月上涨了6%,这是食品价格指数在连续3个月回落后出现的首次大幅上涨。专家认为,目前粮食价格高企的原因比较复杂。国际粮价持续性波动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可能成为国际粮食市场的常态。
进入8月末,欧洲已经进入粮食收获的最后时节。德国粮食协会相关数据显示,德国今年粮食收成较去年相比略有上升。据预测,德国今年小麦产量将达2250万吨,黑麦产量也将达到340万吨。但即便如此,德国粮食价格仍创下了25年来的历史新高。德国小麦和黑麦的收购价已经上涨至50欧元/吨,与去年同期相比,涨幅高达25%至35%。对于德国食品生产行业来讲,其原材料支出则增长了4亿欧元,这一成本增加必然会传导至最终产品的价格。
专家认为,本轮粮食价格上涨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将会远大于发达国家。例如,统计数据显示,德国普通居民用于基础粮食产品的消费,仅占其可支配收入的10%左右,本次粮食价格的上涨对欧洲居民的生活将不会带来过大影响。但在很多发展中国家,基础粮食产品开支占到了其居民收入的50%至80%。
与此同时,专家指出,随着发展中国家对肉类食品消费需求的不断增长,作为饲料的粮食需求也随之大幅增长。这样的增长趋势在一些经济不发达地区尤为明显。目前,全球粮食生产中的很大一部分用于养殖业。随着这部分需求的不断增大,全球粮食需求与供给之间的关系将会更为紧张。
生物能源目前正在逐步成为粮食需求的另一大领域。虽然目前全球生物能源的使用所占比例仍然较小,但在美国和欧洲,生物能源的使用正在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在德国,因为粮食价格上涨,有关是否应当停止推广生物能源的讨论也愈发激烈。环保组织、消费者保护组织等正在呼吁减少生物能源的使用,将更多的粮食供应用于食品消费,从而确保粮食作为基础食品的供应。一些专家认为,这对于经济欠发达国家和贫穷地区的人们能够以相对较低的价格购买粮食至关重要。
专家分析认为,美国罕见的旱情显然是粮食价格出现剧烈波动的直接原因。但国际粮食市场在今后一段时间将呈现出更为复杂的发展趋势。专家认为,目前国际粮食市场的全球化趋势不断增强。此前人们一直普遍持有一种观点,认为粮食市场的全球化与金融市场的全球化一样,会增强市场对价格的调节,有助于维持市场的稳定。市场的全球化水平越高,市场就愈加稳定。但从目前全球所面临的粮食危机来看,粮食储备的全球化也使国际粮食市场更为敏感,某几个国家的粮食歉收将会严重影响国际市场,导致全球性的粮食价格波动。因此,专家认为,当前有必要提高全球的粮食储备,建立更为广泛和坚实的缓冲储备,以便更好地应对不断上涨的粮食价格,防止出现全球范围的粮食危机。
目前,粮食市场的结构性问题导致很多国家面临两难境地。一方面,粮价上涨对于农民的收入来说将是一大利好,但与此同时,过高的粮价对普通消费者的食品开支则带来了相对较大压力。这一现象在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人均占有耕地面积较小的国家更为明显。这些国家的政府需要投入更多资金用于补贴食品价格,以防因食品价格过高导致社会层面的不稳定因素增多。
针对国际粮食市场的投机因素,专家指出,当前国际粮食市场的投机因素仍处在可控范围之内。但据相关报道,德国和奥地利等欧洲国家的金融机构已经迫于压力,逐步开始撤出粮食市场的投资。奥地利国民银行已经撤出了在粮食市场的投资,而奥地利其他几家大型银行也表示,目前没有在该领域的投资。德国的相关金融机构表示,将会对本机构的相关投资产品进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