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市场网 » 资讯 » 市场行情 » 正文国内动态 国际动态 市场行情 分析预测 专家观点 政策法规 行业标准 热门话题 粮油米面 瓜果蔬菜 禽畜肉蛋 文化旅游 苗木花草 种子化肥 机械电子 其他产品 

盘龙农业走出特色发展路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11-03  浏览次数:840

龙头企业规模化养殖。

盘龙水果种植面积已达2万余亩。

今年的烤烟有望达到预期产量。

在盘龙的经济比重中,尽管农业只占据了极小部分,但农业发展依然是重头戏,更是政府改善民生的有力抓手。近年来,盘龙区紧紧围绕都市型生态农业的建设,按照城乡统筹发展总体规划,统筹兼顾生态保护和生态经济发展,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绿色生态基地为载体、园区建设为带动,建立起以田间地头为基础,以城市农贸市场为依托,以市民餐桌为目标的精细农业。绿色生态农业的稳步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走出了一条具有盘龙特色的农业发展道路,为都市农业的发展提供了一种全新模式。

园区:

助力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

“解决不好三农问题,将是盘龙区发展非常大的障碍。”盘龙区决策层认为,只有一手抓城里,一手抓城外,才能实现盘龙区新的跨越。

如今,盘龙区重点指导扶持的中药材科技园、万亩马铃薯农业园、有机蔬菜园和万亩雪莲果区都逐渐显现出发展、辐射、带动效应。在金银花种植基地,除了大棚里全部扦插金银花种苗外,一片缓坡上,一株株金银花整齐划一,竞相开放,泛着淡淡的清香。大棚里的金银花苗只待长出根系,就将移栽到外面,进行规模化种植。

目前,盘龙区已对涉及水源保护区的87420亩农业种植面积的近三分之二进行了“置换”,按照计划,到明年将做好现有蔬菜、花卉、粮食等种植业的调整,并建成有机农产品、优质绿化苗木、中药材种植、经济林果种植基地。

“我们要以引领都市型现代生态农业建设为根本方向,以生态和水源保护为前提,以多种形式并举的产业发展为主线,以多元化生产经营单位为建设主体,高起点、高标准地培育、建设一批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程度较高的都市型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区。”盘龙区农林局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农业园区建设的过程,是盘龙农业从传统型走向都市型的转变过程,也是松华坝水源区以农业为主逐步向以林为主的变型。

自托管滇源、阿子营后,盘龙区以城带乡共同发展的格局初步形成。盘龙区农林部门认为,辖区所属科研院校众多,多年来,政府与院校合作情况较好,为盘龙按照“4210”工程建设现代都市农业园区打下了坚实基础。“盘龙要打造的是以农业特色主导产业与农村自然资源为依托,利用人文历史、民俗古迹、田园景观,辅以园林绿化,策划、改造、提升、新建一批集生产、科研、休闲、观赏、体验、教育于一体的经营性现代农业观光示范精品园、生态休闲农业景观园,从而带动生态农业观光旅游业发展。”盘龙区农林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盘龙将逐步形成布局合理、规模适当、特色鲜明、效益可观的生态休闲观光旅游农业发展格局。

“建设现代农业园区是都市型现代农业提速、城乡平衡发展的重要载体。”基于这样的理念,盘龙区坚持规划先行、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以效益为中心的原则,采取优先配套基础设施、优先配置生产要素、优先支持科技创新、优先协调金融支持、优先安排财政扶持等措施,将农业生产用地以园区空间形式整合后,充分发挥集聚效应,吸引各类生产要素向园区集中,进一步推进都市型现代农业加速发展,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

水源保护区:

在保护中推动发展

人们常说松华坝水库是昆明头上的一碗水,其重要性可想而知。可是保护和发展就像是一对与生俱来的矛盾体,要发展就很难做到保护,要保护就难以有效发展。如何找到一条既保护水源,又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道路?如何在改善民生、推动发展的同时,又对水源区进行有效保护?成为党委、政府必须直面的课题。

实施小流域治理,是盘龙的一项重要举措,其成效是:铁冲小流域治理,成为全国水土保持实践的亮点,达成“三道防线保水源,青山绿水绕身边”的美好愿景。而在治理的同时,盘龙不断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以创造性地实现“三化”化“三农”、带“三农”、服务“三农”的目标。

地处松华坝水库水源地的盘龙区阿子营铁冲村委会,靠世世代代传承的农耕式的生产生活方式,一直延续到现代化的今天,保护好水源地与他们现有的生活是有冲突的。对此,盘龙区农林部门结合水源区新的产业导向,着力在发展绿色产业,打造有机农业示范基地上下工夫,充分依托水源区良好的生态环境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如今,连片的雪莲果、核桃、马铃薯、金银花等药材的种植,已成为阿子营的主打产业。而“万亩核桃树”让盘龙区决意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没有了悬念。

眼下,农民不仅能在土地上获得租金;农民转为产业工人后,帮助企业种植经济林还能获得收入;集体种植分红,农民还可以获得一些收入。显然,这个模式不仅让农民增收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还达到保护松华坝水源区的目的。

阿子营当地居民一致认为,铁冲小流域治理最大的好处,就是把产业引进来了,使保护与发展共同推进,其他任何一个水土保护治理大多为单纯的治理,很少有发展的痕迹,不是仅仅为了治理而治理,而应该是通过治理实现更好的发展,通过发展使治理更有成效。

盘龙在水源保护区内严格实施禁花减菜控烟的举措,已有效控制了蔬菜、花卉的种植量,同时实施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一级保护区域内,主要入库河道两侧200米范围内全面禁养目标和养殖回潮整治工作,目前养殖业已逐年萎缩,而经济林果、有机农业生产、中草药种植面积则在不断加大。

扶贫开发:

幸福乡村的幸福生活

农民的幸福感体现在哪里?答案很简单:口袋里鼓了,幸福感就强了。

位于茨坝街道办事处花渔沟社区内的小空山苗族居民小组的17户人家,争着向记者讲述他们现在过上了好日子。“好日子”的外在变化是看得见的:出村公路得以改扩建,原先简陋的土坯房搬进了水、电设施齐全的“小别墅”,有的门前还停放了小汽车……而隐性的变化是,这里人均年收入从原来的1000元提高到现在的3000元,手头富裕了,村民脸上的笑容都比以前更加灿烂。

小空山的变化,得益于盘龙区农林部门实施的扶贫开发和新农村建设幸福乡村工程的扎实推进。

在幸福乡村工程的打造中,盘龙围绕“一个中心”,即“村民增收致富、农村跨越发展”这个中心,紧扣“访民情、办实事、促发展、建和谐、强组织”五项任务,从2012年开始,用3年时间,全力推进扶贫攻坚和新农村建设工作,再用2年时间巩固和扩大“幸福乡村”建设工程成果,逐步健全和完善长效机制,全面完成扶贫攻坚目标任务和新农村建设目标任务。

区农林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盘龙区扶贫开发完成了2011年省、市批准的整村推进项目村7个,总投资440.58万元,涉及6个村委会、7个村民小组2598人,建设各类扶贫项目26项。通过项目实施,使项目村农民年人均纯收入逐步提高到1832元,人均有粮410公斤;户均发展1项稳定可靠的产业增收项目,每户至少有一名科技明白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今年,盘龙还启动了9个行政村、57个村小组的扶贫攻坚计划。

新农村建设全面完成去年市级下达省级新农村重点建设任务6个,工程已通过区级验收。

经济发展了,手头富裕了,人文素质也相应地提升。还说小空山,这里的居民一改过去守旧的思想,开阔了眼界,放快了步伐。他们说:“以前做梦都不敢想的事,现在都变成了现实,没有‘四群教育和‘幸福乡村工程,就没有我们苗族群众的幸福生活。”许多感受到党的温暖的苗族同胞还主动要求加入党组织。

营林造绿:

盘龙绿色满家园

今年来,盘龙区结合国家森林城市创建,进一步加大植树造林力度,截至目前,营造林完成39470亩,完成年任务的102%,其中:市级营造林35300亩,巩固退耕还林成果4170亩;市级退耕还林5000亩;中低产林改造5000亩;建成苗木基地4500亩;义务植树95万株,完成年任务的120%;建设政府样板林200亩,完成年任务的100%。

盘龙区始终把生态建设作为全区一项重点工作,为减少草本湿地的管理成本和避免对水源区二次污染,把原来阿子营高仓湿地内的200亩草本植物全部改种为杨树,将草本湿地改造成木本湿地。同时结合生态环境建设,采取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促进受损裸露山体景观生态系统的快速修复。

盘龙区深入实施退耕还林、农改林,是为促使水源区以农为主向以林为主转变。从2011年起到2013年,盘龙区计划用3年时间把8.74万亩农业种植面积全部调整为园林园艺、苗木、经济林木种植、湿地生态区。对此,盘龙区农林部门早准备、早计划、早对接,一直在积极稳妥地实施。在农业结构调整上,以招商引资和土地流转紧密结合,突出品牌、特色、生态和高效,促进农业产业集约化、集聚化、规模化发展。

如今,生态已成为盘龙一个最具魅力的独特品牌。全区山清水秀、环境优美、生态良好,松华坝水源区占辖区面积的71%,全区森林覆盖率在全市居于前列。滇源、阿子营两办事处地处水源区,大部分地方都是天然林地,森林茂密,植被丰厚,再加上这两年退耕还林和农改林增加的大量林地,使得全区森林覆盖率较高。

高效推动农业发展,绿色充满盘龙大地,田畴沃野焕发新景。循着不断加快的现代新昆明建设步伐,盘龙区在有限的土地上,描绘的是从传统农业到现代都市农业的宏伟蓝图。

首席记者王仪报道

分享与收藏:  资讯搜索  告诉好友  关闭窗口  打印本文 本文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