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0-9 11:16:00
2020年,中国的农产品总量应该维持在现有水平,并略有增长。按照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要达到5.4亿吨以上。不过目前我们的农产品国内自给率目标是95%,实际比这要小,大概是90%到95%之间。如果国内自给率可以适当降低到90%以下,那么,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的任务就不会那么重。
粮食安全的弦始终要绷紧,中国的粮食问题主要靠国内供给,这个大前提到2020年也不会变,但灵活机动地用好国外粮食市场也将变得日益重要。目前中国主要进口的是国外的植物油和大豆,玉米进口有逐年增长趋势。2020年,油料作物的进口比重仍将很大,而主粮的进口量则会日益增长,但跟国内生产量相比,则仍占很小比重。
之所以对2020年粮食的产量和进口趋势有上述判断,是对于如下现状,一是尽管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已经迈上万亿斤的新台阶,主要农产品产量稳定增长,但随着人口总量增加、消费结构改善等因素,保障主要农产品供给特别是粮食安全的压力越来越大。
二是农业生产进入高成本阶段。我国农业正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加速转变,现代投入品大量使用,农资、农机、土地等费用呈上升态势,人工成本提高,导致农业生产成本加速上升,必然推高农产品价格。
三是资源环境约束加剧,耕地减少、水资源匮乏的趋势难以逆转,化肥农药的边际效益递减,生态脆弱、环境污染加剧的问题日益突出,主要靠高投入、高消耗增加农产品产量难以为继。
2020年,中央对农村的农田水利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将开始发挥巨大的作用,这对农业增产会起到一定的作用。
虽然如此,由于2020年,农村将有近1亿的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届时对农产品的需求量将是目前的110%到120%左右,因此上述科技和基础设施的潜力带来的增产将可能同步甚至落后于需求增长。
虽然有1亿农村人口进入城市,但尚有5亿到6亿的农民,因此2020年的农业经营方式将仍然以小农经营为主。不过农业生产方式的多样化格局也将出现,也将是说,各地根据自身的资源禀赋,人口和耕地的相对比率,历史情况选择自身的农业发展方式。
农业生产方式的多样化并不意味着不要农业的现代化,相反,2020年,全国的农业流通体系将真正建立,农业的产销信息将专业化、全国化。而目前农产品产销信息滞后,零散的生产者反应迟钝、农产品价格坐过山车的这种现象有望避免。
2020年,中国将出现一批职业性的农村从业人员,他们将成为农村劳动力的主干力量,他们有技术、有知识,且全天候地将农业作为主业而非兼业。
2020年,耕地的面积将维持在现有水平,并有所减少。届时征地的成本将越来越高,而用地指标还将继续收紧。因此,对土地的精细化利用将成为趋势。
2020年,农村土地使用权的确权工作将全面完成,对农村土地集体所有中“集体”一词的内涵和外延将彻底界定清楚,甚至不排除农村的土地(包括耕地和宅基地)权利确定到农民一级。届时,有关农村土地的一系列法律,包括《土地管理法》、《物权法》、《土地承包法》等将得到修订。
2020年,现行的征地制度将得到改革,届时将严格界定公益性和经营性建设用地,逐步缩小征地范围,严格履行征地程序,完善征地补偿制度。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转让将纳入现行的城市国有土地市场统一管理,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与国有土地享有平等权益。
2020年,农民的土地财产权将长期固化,其权利的行使范围将日益扩大,即有可能形成类似于永佃制的形式。届时,村委会的选举将更加民主,加上上述财产权利的清晰化,村民对自身权利和利益的维护将有一个明确的目的和标的物,从而其对村干部的监督权、制约权将得到真正实现。村一级的自治组织将真正成为一个服务于民众的组织,而剥离掉经济组织的隐形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