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来,东莞进一步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
水乡片区域一体化的探索,也可能推动农业的转型升级。
尽管2011年东莞三大产业增加值比重为0.4:49.9:49.7,但农业并没有在东莞绝迹。5年来,东莞围绕大力发展农业生产、不断提高农民收入这一目标,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2011年,全市粮食种植面积4.15万亩,产量1.29万吨,连续5年粮食产量稳定在1万吨左右。全市粮食平均亩产由2007年的305.3公斤增加到310.9公斤。
2011年,全市农作物总播种面积36.68万亩,蔬菜29.75万亩,水果16.77万亩,其中水稻、蔬菜、香蕉、荔枝四大作物平均良种覆盖率达95%以上。
渔业养殖企业及从业者不断引进和驯化国内外名、特、优养殖品种,推广和应用与之相适应的养殖技术,促进了渔业健康持续发展。2011年,全市渔业总产值7.14亿元,水产品总产量7.82万吨,比2007年增长65.3%。
到2011年,全市农林牧渔总产值达到30.66亿元,这比2007年增加10.68亿元,年均增长11.3%。
近5年来,东莞农村居民收入稳步提高。
2011年,东莞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2842元,比2007年的15747元增加7095元,年均增长9.7%。农村居民人均离退休金、养老金收入大幅提高,转移性收入增长迅猛。2011年,东莞农村居民人均转移性收入为1822元,是2007年的1.98倍。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逐年增长。2011年,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4055元,比2007年增长30.5%,交通通讯,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增长较快。
2011年末,东莞平均每百户农村居民家庭拥有彩电167台、汽车61辆、洗衣机107台、电冰箱112台、移动电话276部、热水淋浴器133台、家用空调223台、家用电脑108台。与同期受调查的百户城市居民家庭相比,彩电、冰箱、洗衣机、汽车的差距均在20台以内。
可见,作为工业强市,东莞的农业同样强大,东莞的农民,与城里人过得一样好。
全市粮食平均亩产
2007年
305.3公斤
2011年
全市农林牧渔总产值
310.9公斤
2007年
2011年
19.98亿元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30.66亿元
年均增长11.3%
2007年
2011年
年均增长9.7%
15747元
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
22842元
2007年
9769元
2011年
14055元
5年增长30.5%
2011年末,东莞平均每百户
农村居民家庭拥有
彩电167台
汽车61辆
洗衣机107台
电冰箱112台
移动电话276部
热水淋浴器133台
家用空调223台
家用电脑108台
与同期受调查的百户城市居民家庭相比,彩电、冰箱、洗衣机、汽车拥有量的差距均在20台(辆)以内
莞产花卉攀上青藏高原
样本
对赖永超来说,“东莞市农业种子研究所”更名为“东莞市粮作花卉研究所”,身为所长的他,责任更重了。他说,要抓紧三五年的机遇,抢占国内花卉市场。
花卉栽培并非东莞传统农业产业,花卉种植面积少、花卉企业少、花农少,但花卉的经济效益却远非一般粮食作物能比的。种植一亩香水百合,成本为3万到4万元,收益却能达到成本的2-3倍。
东莞市农业部门希望,通过相关培训、参观示范,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改变东莞种植花卉的薄弱基础,让东莞成为一个“花花世界”。
赖永超说,粮作花卉所分为六个组,分别是办公室、粮作组、兰花组、盆花组、切花组与推广组,兰花是今后发展的大方向。粮作花卉所将在主攻国兰的基础上,重点推广文心兰、石斛兰、卡特兰与兜兰等品种。
当前,粮作花卉所已在麻涌大步、谢岗赵林两个技术示范点,分别种植一品红与红掌。为推广花卉种植技术,这两个点都是免费为当地花农提供技术支撑的。
目前国内的花卉市场,正从乔木向鲜切花和盆花方向发展。云南以鲜切花为主,广东以芳村为中心,主要发展盆花。对东莞和粮作花卉所来说,未来三到五年是发展鲜切花和盆花的机遇。“错过了这个机遇,5年后再发展就会很难了”。
东莞的鲜花还走上了青藏高原。今年,东莞粮作花卉研究所与西藏林芝县农牧局达成建立鲜切花孵化基地合作意向,所里选派两名花卉种植专家,在林芝县长期蹲点工作,预计今年产值就将达到30万元左右。
农业谋变,此其时也
记者观察
2007年,东莞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5747万元,比当年城市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低11278元,相当于后者的58.3%。到了2011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加到22842元,但和城市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的差距增加到16671元,相当于后者的57.8%。
当然,这两组数据对城乡居民实际生活水平的影响不是简单的比例关系,但两者差距增加是显而易见的。
如何进一步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过去5年来东莞已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如建设农业产业园,建立农民合作社,推动“农超对接”等等。但这还不够,东莞农业能否从“走两步”到“小步前进”甚至“大步快跑”?
今年启动的水乡片区域经济一体化为提供了新的答案走第一、三产业结合的道路。水乡片将发展产业化、现代化的生态农业和观光农业,用现代科技武装传统农业,做大做强旅游业。在此基础上发展休闲商务,进而拓展至创业产业。这种路径打破了对制造业的惯性依赖,强调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融合,可以形成大规模的新型产业增量。
水乡片农业能否实现美丽蝶变,我们拭目以待。
策划/统筹:南小渭段思午采写:段思午摄影:苏仕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