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市场网 » 资讯 » 专家观点 » 正文国内动态 国际动态 市场行情 分析预测 专家观点 政策法规 行业标准 热门话题 粮油米面 瓜果蔬菜 禽畜肉蛋 文化旅游 苗木花草 种子化肥 机械电子 其他产品 

农业部:力争2015年玉米主产区机收水平超过50%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0-09-25  作者:农业市场网  浏览次数:105

  近日,农业部在山东潍坊召开全国玉米机收暨“三秋”机械化生产工作座谈会。会议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玉米收获机械化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重点突破,全面提高的方针,遵循以点带面、先易后难、强化服务、梯度推进的原则,建立农机农艺互动、社会服务促动、梯度推进带动、多种技术联动的机制,黄淮海夏玉米区要率先发展,北方春玉米区要积极推进,南方山地丘陵玉米区要突破发展,力争2020年玉米机收水平达到50%。

  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司长宗锦耀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目前我国玉米机耕机械水平达到了83.5%,机播水平达到了72.5%,但机收水平仅为16.9%,成为了制约玉米生产的“瓶颈”,加快推进玉米收获机械化是当前农机化系统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宗锦耀告诉记者,现在我国玉米主产区机收的技术路线基本成熟,悬挂式、自走式、小麦玉米兼用型玉米收获机的适应性和可靠性不断提高,已基本能满足各区域农户需要,玉米收获机械的市场需求十分旺盛,各地玉米机收发展明显提速。今年山东玉米机收水平预计达到70%,机收面积有望突破3000万亩,成为全国玉米机收第一大省,创下了发展玉米机收的“山东速度”;河南有望新增12个百分点,突破40%;河北省预计达到25%;辽宁、吉林、黑龙江玉米机收水平预计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其他地区也通过引进外地玉米收获机等方式,开始启动玉米机收作业市场。总的来看,我国加快推进玉米收获机械化的政策环境、市场环境、作业环境都已非常有利,农民的积极性也很高,具备了“能抓”的条件,也到了“大抓”的时机。

  会议要求,各地农机化主管部门要有“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树立决战决胜的思想和抢抓机遇的意识,不观望、不犹豫、不迟疑、不懈怠,下决心打一场玉米收获机械化的“攻坚战”,力争2015年在主产区提前实现玉米机收水平超过50%。当前重点做好五项工作,一是科学制定玉米收获机械化的发展规划。各地要摸清玉米收获机械化现状,认真分析制约因素和瓶颈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措施,研究制定分阶段、分地区的玉米收获机械化发展规划,分类指导,突出重点,梯度推进;黄淮海夏玉米和北方春玉米产区要先行一步,升档提速,千方百计把玉米收获机械化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其他省区要结合实际,力争取得突破性的新进展。二是加大玉米收获机械化的政策扶持力度。各地要积极争取加大地方财政支持力度,对玉米收获机械适当累加补贴,适当提高补贴标准;要充分发挥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引导作用,重点向玉米主产区倾斜,对玉米收割机和秸秆还田机、免耕播种机等优先补贴;要争取农机化基本建设投入,不断改善推进玉米生产机械化的基础条件;要大力建设玉米生产机械化示范县,以点带面,不断扩大玉米机收作业面积。三是提高玉米收获机械的质量和技术水平。各地要针对不同地区的种植模式,组织开展玉米收获关键技术和机具研发;要开展玉米收获机械的质量督导和跟踪调查,定期公布质量状况,向农民推荐先进适用、技术成熟、安全可靠、节能环保、服务到位的玉米收获机;试验鉴定部门要加强对新研发的玉米收获机的鉴定,突出适应性和可靠性试验,严把产品质量关。四是积极推动玉米收获社会化服务发展。各地要大力宣传玉米机收的优越性,调动农民采用机收的积极性;要积极组织开展玉米跨区机收作业,提高玉米收获机械的作业规模、使用效率和经营收益;要加快发展农机合作社和农机大户,推动订单式服务,提高玉米机收的组织化程度。五是大力促进玉米生产标准化规模化。各级农机化主管部门要加强与玉米育种、栽培、植保等科研单位的沟通协调,建立健全农机农艺融合的工作机制,成立专家组,研究制定玉米机械化收获的标准和规范,因地制宜确定玉米机械化收获技术路线和适宜机型;要组织引导农民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统一品种、播期、行距、行向、施肥和植保,推进玉米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种植,为机械化收获作业创造条件。

分享与收藏:  资讯搜索  告诉好友  关闭窗口  打印本文 本文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