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季节,大地一片金黄,丰收的喜悦弥漫在红茹河两岸,蒲河山塬。进入9月下旬以来,彭阳大地从南向北种植的34.5万亩地膜玉米、15.3万亩马铃薯陆续开始收获,继夏粮喜获丰收之后,秋粮生产再传捷报,预计全年粮食总产量突破2.2亿公斤,创彭阳县历史最高水平。
“天帮忙、人努力,政策好、科技兴”,彭阳县农牧局局长刘世锋用12个字评价了全县农业生产形势。
近年来,彭阳县在建设生态型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征程上,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关于加强农业建设的战略部署,把深入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经济结构,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开展粮食高产示范创建,加大旱作节水农业技术推广,为全县粮食持续增产奠定了坚实基础。
走进古城镇田壕村,七沟八梁机修的梯田上,地膜玉米棒子就像一排排伸出的胳膊,交织在一起。据村支书海宝勤介绍,该村住户251户,今年户均种植玉米20亩以上,人均达4亩,预计产量在2.2万斤以上。村民海正清告诉记者:去年我种了43亩玉米,亩产量1100斤,卖了4万多元。今年种了53亩玉米,收入可能在6万元左右。
今年,彭阳县完成粮食作物播种面积84.2万亩,其中夏粮28.5万亩,产量5531万公斤;种植秋作物55.7万亩,产量1.65亿公斤。我县粮食总产量正常年景保持在1.8亿公斤左右,预计今年粮食总产量会突破2.2亿公斤,较历年增产22%,创历史最高水平。
强农惠农政策激发农民种粮积极性。今年,彭阳县认真落实自治区强农政策,对小麦、玉米良种补贴实行了全覆盖,共落实各种农资、农机具补贴资金4140万元,较上年增长44.6%,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地膜玉米成为农民种粮的首选,种植面积年年攀升,今年达到34.5万亩,较上年增加3.2万亩,预计总产玉米1.37亿公斤,用全县41%的粮田面积拿回了62%的粮食产量。
旱作节水农业突围“靠天吃饭”的困局。彭阳县现有耕地100.3万亩,其中旱地93.1万亩。近几年,彭阳县借助自治区开始实施“三个百万亩”高效农业工程,大力发展集雨补灌覆膜保墒旱作农业,积极推广秋季覆膜和早春覆膜,破解制约山区农业发展的“瓶颈”。今年,全县共投入资金2469.77万元,补贴发放地膜2122.8吨、化肥120吨,建立4个10000亩、6个5000亩、5个2000亩旱作农业示范区,带动全县完成以全覆膜为主的旱作农业31.5万亩。据县农技推广中心负责人介绍,秋季全覆膜较同期半覆膜土壤含水率提高3个百分点,平均亩产可提高100公斤左右。
高产示范创建实现了资源集约、技术集成。彭阳县把粮食高产示范创建贯穿于农业生产全过程,将测土配方施肥等高产栽培技术集成化,通过实行统一播种、统一品种、统一配方施肥、统一防病治虫、统一适时收获的“五统一”推广服务,把专家的技术变成了农民的生产技能。按照小面积攻关、核心区示范、大面积推广的思路,全县创建粮食高产示范点42个9.26万亩,其中玉米28个6.78万亩、马铃薯14个2.48万亩,其中农业部高产创建示范点2个。确定玉米、马铃薯主推优良品种,带动全县玉米、马铃薯良种化率分别达到100%和75%。通过良种良法增产措施的集中展示和集成推广,成功实现了在大田里复制试验田的产量。
同时,彭阳县积极、科学应对灾害性天气,落实“以秋补夏、以菜补粮”等抗灾措施,坚持打点保面、预防农作物病虫害,开展冬小麦锈病药剂拌种1万亩,防治冬小麦条锈病18.6万亩、马铃薯晚疫病12.8万亩,挽回粮食损失2094吨,确保了粮食安全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