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市场网 » 资讯 » 专家观点 » 正文国内动态 国际动态 市场行情 分析预测 专家观点 政策法规 行业标准 热门话题 粮油米面 瓜果蔬菜 禽畜肉蛋 文化旅游 苗木花草 种子化肥 机械电子 其他产品 

农业专家:农民增收需在农业内外同时发力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9-03-10  作者:农业市场网  浏览次数:84

  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启动农村消费市场,形成以内需拉动为主导的经济模式的坚实基础。

  今年农民增收的形势如何,如何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所长李国祥、中国农业大学农学生物技术学院教授王志敏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专家认为,农民增加收入必须从农业内部挖潜力,想办法;同时,更重要的是加大支农惠农政策的力度,特别是从统筹城乡发展的全局来谋划。

  2009年农民增收面临空前考验

  记者:今年农民增收的形势如何?

  李国祥:形势相当严峻。主要原因有三:一是今年将有大量农民工失业。2008年,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仅达4761元,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同比增长8%,即增收了621元,增幅比2007年下降了1.5个百分点,新增的621元收入中,60%多来自外出务工的工资性收入。

  二是受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影响,企业效益不好,农民工整体的平均工资被压低,很难维持在前两年的水平,工资性收入增长困难重重。三是农产品价格下跌。农业收入占农民纯收入40%左右,农业收入的增加主要靠农产品产量增加和价格的提高。数据显示,目前农产品价格整体下行趋势没有改变。

  加快走节本增效的“技术型农业”道路

  记者:在农业内部如何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王志敏:在农业生产方面,由于粮食及农产品的价格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不可能有大幅度提高,在农村现有的粗放型生产条件下,单纯通过生产粮食来提高收入是很困难的。

  建议加快走节本增效的“技术型农业”道路。一是要降低生产成本,推广节本增效的简化技术。

  二是要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提高农田的抗灾能力,抗风险能力,保证稳产增收。要有序有规划地发展农田建设,特别是水利建设,这是当前最迫切的。

  农田基本建设已经到了不建设不可的地步了。今年的干旱,尤其凸显这一问题。我国现在很多水利设施都是在上世纪60年代时建立的,现在这个问题必须重视了。

  三是与农民工进城相对应的“三个下乡”要做好。现在很多地方农产品产量不高,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没有科学种田。

  农民培训非常重要,应在农业技术推广系统、农民技术培训问题上大做文章,做好科技下乡工作,把农机技术和农艺技术结合起来运用到田间。

  另外,资金要下乡,除了国家补贴增加外,应鼓励企业把资金投到农村,大力发展农业企业,让企业和农田结合,借企业发展农村。最重要的是领导要下乡,特别是基层领导要下乡,不能只是在办公室和会议室里研究农业生产问题。

  农民增收需从统筹城乡发展的全局考虑

  记者:仅仅依靠在农业内部挖潜能促进农民增收吗?

  李国祥:不可能。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扩大规模经营、提高农产品价格、增加转移性收入、加大财政补贴力度、允许农民宅基地进入市场等途径,虽然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农民收入,但现有套路仍属于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方法,结合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的特点来看,这些方式都只是小打小闹,很难在解决农民增收难这一问题上有大的突破。

  记者:那么,根本的解决办法是什么?

  李国祥:促进农民增收需要从统筹城乡发展的全局考虑。要想促进农民增收,彻底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直到最后没有差距,从整体来看,唯一的办法就是必须抓紧实施城乡一体化发展,不但要让农民到城里来打工,而且要允许城里的富人到农村去买房、建厂,使城市里的资金、技术、管理等优势资源流动到农村去。

  只有在城乡之间建立起一个相互流动的机制,才有可能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这其中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土地制度问题。对于农村土地问题,国土部门不能搞“一刀切”管死了,应该做到该控制的控制,能流动的要流动起来。

分享与收藏:  资讯搜索  告诉好友  关闭窗口  打印本文 本文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