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情 » 粮油米面 » 正文

中国经验昭示新粮食安全观 食品资讯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11-03  浏览次数:649

目前全国大面积的秋粮收获工作已近尾声。每年的这最后一季收成,将决定当年全国的粮食是否丰收。令人高兴的是,农业部部长韩长赋日前表示,秋粮产量有望获得较好收成。在世界粮食日期间,这个好消息让人振奋。   连年丰收的粮食在供给13亿中国人的同时,也为世界其他国家消除饥饿贡献着力量。从粮食受援国到捐赠国,中国用自己的行动树立起负责任大国的形象,得到受援国政府和民众的高度赞赏。   成功养活世界五分之一人口   今年小麦收得晚,玉米种得紧,刚开始的时候长得也不好。河北赵县南白庄农民商贞国,家里的12亩地现在全种了玉米。之前地里的一茬小麦,由于收割时间晚了一个星期,加上光照比往年少,对后面的玉米种植造成了影响。   县里的农技员说,多施一遍钾肥能让玉米秆更直,风吹不倒。后期的管理跟上了,即便天公不作美,也影响不了产量。果然收成不错。商贞国望着自家院子里刚刚收获下来的一堆堆玉米,喜滋滋地说。   从2004年到2009年,中国已经连续6年实现粮食增产,打破了粮食生产上三四年一个波动周期的增增减减规律。   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一手减免农业税收、一手直接补贴农民等措施,效果立竿见影,当年增产粮食387.5亿公斤,成为中国历史上粮食增产最多的一年。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对那一年出台的中央一号文件记忆犹新。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政府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力度。到2009年,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四项补贴达1230.8亿元。从2004年起,国家还连年稳步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为中国粮价应对国际波动竖起了一堵坚实的防火墙。   从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到增加对粮食主产区的投入,从加快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到严格保护耕地,从加强农田水利和生态建设到坚持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中央政府有效保护了种粮农民的利益,调动了农民种粮和地方政府抓粮的积极性,对中国实现粮食连续增产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努力,中国粮食播种面积连年增加,产量连年增长。2009年,中国粮食播种面积16.35亿亩,比2003年增加1.44亿亩;粮食总产5308亿公斤,比2003年增加1001亿公斤。2004年以来,中国粮食自给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   为全球消除饥饿努力树立典范   中国的成就让其他国家在战胜饥饿方面充满了信心,鼓舞效果非常明显。联合国粮食计划署中国办公室主任韦安夏日前接受采访时说,中国以前是忍受饥饿的国家,但现在已经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现在,中国不仅是我们的经济来源,更重要的是给其他发展中国家树立了一个典型。   从1979年到2005年,联合国粮食计划署在中国实施了70个援助项目,累计向中国提供了400万吨粮食,3000万人从中受益。   而从2005年那一年末开始,经中国政府同意,联合国粮食计划署不再向中国提供新的无偿粮食援助。甚至,中国在停止接受援助的当年,就成为仅次于美国和欧盟的世界第三大粮食援助捐赠国。   作为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少数创始成员国之一,中国还积极履行成员国义务,广泛参与和支持配合粮农组织的各项活动,向粮农组织交纳的会费不断增长,从上世纪90年代末的每年300多万美元增加到目前的1200多万美元。2008年9月,中国宣布向粮农组织捐款3000万美元成立信托基金,以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农业生产能力。   据农业部有关人士介绍,实施粮食安全特别计划框架下的南南合作是中国与粮农组织之间的重要合作形式。该合作通过向发展中国家派遣中国农业专家和技术员的方式,帮助当地发展农业生产,提高粮食安全水平。   从1996年至2010年8月底,中国已向非洲、亚洲、南太平洋及加勒比地区派遣了800多名农业援外人员,涉及种植、畜牧、水产、水利、园艺等多个领域。南南合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得到受援国政府和民众的热烈欢迎和高度赞赏。   自2006年11月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举办以来,中国通过双边渠道对非提供农业援助,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农业部与商务部强化沟通协调,在赞比亚、贝宁等14个非洲国家完成了农业示范中心的可行性考察、国内调研、专业设计考察和实施方案评审等工作。目前,14个示范中心已全部开工,其中已有一个示范中心竣工。   中国经验昭示新粮食安全观   依靠自身力量解决13亿人的吃饭问题,本身就是对世界粮食安全的重大贡献。中国已经用自己的探索告诉世界,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的粮食安全是如何实现并保持的。   不管多丰富的资源,如果拿13亿人来平均的话,都会显得十分窘迫。目前,中国人均耕地和水资源分别只有0.1公顷和2200多立方米,只占世界人均水平的40%和28%左右。而随着城镇化、工业化的不断发展,人口增加、耕地减少、粮食需求增长等趋势不会改变。   因此,中国政府坚持立足国内实现粮食基本自给的方针,始终高度重视和支持粮食生产发展,通过采取系列强农惠农政策,依靠科技进步,加大农业投入,有力地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目前,除大豆有一定缺口需依靠进口弥补外,小麦、稻谷、玉米三大品种产需基本平衡。   近年来,中国粮食增产数量的2/3依赖于单产水平提高。良种良法、病虫害防治技术、测土配方施肥、节水灌溉技术、防灾减灾保护性耕作技术和避灾技术、农业机械化技术等,都有利于提高粮食单产和总产。据预测,通过技术进步,到2020年,中国粮食单产可增加17%、总产可增加85亿公斤。   在加强科技的同时,中国对粮食的支持保护政策也不断完善。2004年在全面放开粮食收购市场的背景下,粮食主产区先后实行了最低收购价政策和临时收储政策。至今,水稻和小麦主产区已先后多次启动了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   最低收购价政策和临时收储政策实施以来,中国的粮食价格总体水平保持了稳中上涨的趋势,小麦与稻谷价格总体保持了高位运行的态势,粮食价格的上行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有效地激发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新华   世界粮食日   10月16日是世界粮食日,今年的主题是团结起来,战胜饥饿。   1979年,联合国粮农组织第20届大会决定从1981年起,把每年的10月16日(粮农组织创建纪念日)定为世界粮食日,旨在促进人们重视粮食生产,鼓励发展中国家开展经济和技术合作,增强公众对于世界饥饿问题的了解,促进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让技术等。每年世界粮食日,包括粮农组织在内的国际机构、各国政府及民间组织都会开展各种宣传与纪念活动。   世界粮食的生产、分配和销售是一个全球性的社会经济问题。联合国粮农组织自成立以来,在促进各国农业的发展,如开发土地、协调粮食发展计划和培训技术人员等方面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尽管如此,世界粮食问题依然十分严峻,饥饿和营养不良仍困扰着人类。   联合国粮农组织表示,该组织、国际农业发展基金和世界粮食计划署应积极开展合作,发挥关键的战略作用。国家和民间团体及民营部门要在不同层面建立伙伴关系,携手努力,战胜饥饿、极端贫困和营养不良。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企业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 行情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