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情 » 粮油米面 » 正文

我省粮食生产有望实现“九连增” 食品资讯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11-03  浏览次数:752

(记者张力军)8月28日至29日,15号台风“布拉万”给我省带来了史无前例的一场风灾。然而,9月5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省农委明确表示:虽然这次风灾给我省粮食生产造成了一定损失,但增产因素远远大于减产因素。加之气象条件一直非常有利,粮食作物长势好于大丰收的去年,好于历年。此次灾害不会改变我省粮食丰收、再创历史最高水平的趋势。可以说,我省将迎来粮食生产的“九连增”。

实现“九连增”,关键在于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运筹帷幄。

省委书记孙政才多次强调:“统筹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基础是农业,粮食则是基础的基础。”并提出,“要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力争到2015年把粮食产量从500亿斤提高到700亿斤的阶段性水平,为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作出更大贡献。”

省长王儒林在深入调研时多次强调,各地、各部门要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具体安排,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强化措施、狠抓落实,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进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贡献。

今年从春至今,全省农业战线打赢了一个又一个战役:备耕时节的“抗春旱、保春灌、保春播”(一抗双保),7月到8月中旬的虫口夺粮,还有8月底9月初的抗灾保粮,都为今年夺得好收成创造了有利条件。

近年来,在国家一系列发展粮食生产惠农政策的扶持下,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全省粮食生产得到了快速发展,粮食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种植结构进一步优化,科技水平进一步提升,政策扶持体系进一步完善,为促进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有效增加农民收入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

政策的拉动是粮食连年增产的重大动力。近年来,国家和我省扶持粮食生产的政策更加有力。

从2004年开始,党中央、国务院实行了“两免三补”政策,即免征农业税和特产税,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实施良种补贴和农机购置补贴。2006年又增加农资综合补贴政策,惠农补贴项目增加到4项,并逐步加大政策补贴力度。省政府也加大了对粮食生产的政策扶持力度。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粮食生产发展政策环境最好的时期,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粮食生产的快速健康发展。

粮食生产阶段性水平又上新台阶。“十一五”期间,全省粮食作物年均播种面积6590万亩,比“十五”增加335万亩。随着增产百亿斤商品粮工程的顺利实施,全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已跃上600亿斤新台阶。去年,粮食生产创历史最高水平,总产量达到634.2亿斤,比上年增产65.7亿斤,占全国增量的13.3%;亩产实现930.2斤,比上年增加86.6斤,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242.7斤,位居全国第一。今年,全省落实粮食作物7811万亩,比去年增加114万亩,其中玉米5842万亩,比去年增加413万亩,是历年来最多的。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结合全国增产千亿斤商品粮规划的实施,进一步争取国家支持,协调地方资金配套,加快推进百亿斤商品粮工程建设。到“十一五”末,全省建成大中型水库102座、小型水库1433座、塘坝5500多处,万亩以上灌区122处,标准化水田方条田650万亩,发展旱田节水灌溉面积655万亩,建设农田抗旱井32万多眼,配套喷灌设备9300多台(套)。全省2200万亩易旱耕地具备了抗旱坐水种条件,占易旱耕地面积65%左右;全省农机总动力达到2170万千瓦,主要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1%。

种植结构进一步优化,特点鲜明的区域结构已形成。经过“十一五”期间的调整和优化,优势粮食作物进一步向优势产区集聚,特点比较鲜明的区域结构已经形成:中部重点发展玉米、水稻两大作物,依托粮食生产优势,形成了粮牧加结合型农业结构;东部重点发展水稻和大豆,同时依托丰富的特产资源优势,形成了具有山区、半山区特点的特色型农业结构;西部突出优质杂粮杂豆,并根据干旱少雨、土质瘠薄、草原面积大等特点,形成了生态环保型农业结构。

粮食要增产,科技是支撑,农业科技推广工作迈出新步伐。以今年为例,各地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开展农业农村经济科技效益年活动的部署,突出抓好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等10大工程,围绕实现攻克一批新课题等“五个一批”的目标任务,组织科技人员进村入户指导,大力推广转化新技术新成果。争取和落实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资金5000万元,重点支持基础性科研、商业化育种、育繁推一体化企业发展,玉米、水稻等主要作物良种普及率达到100%。全程农机化工程深入实施,争取中央和省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1亿元。上半年已落实补贴资金6.3亿元,补贴农机具7.3万台(件)。

白露已过,秋分在即。农谚云:“秋分无生田”。黑土地上成熟的季节即将来到,我们期待着丰收的喜悦,期待着我省粮食生产再上新的台阶。





编辑:健康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企业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 行情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