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情 » 粮油米面 » 正文

湖南祁阳七里桥粮食生产实现“三增一减一优” 食品资讯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11-03  浏览次数:922

七里桥镇辖39个村,总面积76平方公里,总人口3.4万,耕地面积2.56万亩,是祁阳县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近年来,该镇高度重视粮食生产,落实各项强农兴粮政策,强化多项举措。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呈现“三增一减”的特点。三增,即“面积、产量、种植大户”增加。粮食种植面积从2009年的6.73万亩增加到2011年的6.98万亩,增长3.7%;粮食总量由2009年的2.54万吨增加到2011年的2.68万吨,增长3.6%;水稻单产从2009年的391.7公斤增加到2011年的421.7公斤。种植水稻面积在20亩以上的规模种粮大户也从2009年的87户增加到2011年的126户,增加45%。一减,即耕地抛荒面积逐年减少。一优,即水稻品种结构不断优化。优质稻种植面积从2009年的1.37万亩上升到2011年的2.04万亩,增长48.9%,其中高档优质稻种植面积0.72万亩,增长30%。

一、深化认识,加强领导,实行最严格的粮食生产责任制。近年来,镇党委、镇政府将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在全镇上下形成了稳步发展粮食生产,不断提高生产水平的共识。全面实行粮食生产行政首长负责制,成立了由镇长任组长、主管副镇长任副组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全市粮食生产领导小组,各行政村也成立相应机构,加强对粮食生产的组织领导、协调指挥和督查考核。今年下发了《七里桥镇人民政府关于认真落实粮食生产责任制的通知》,从组织领导、督查考核、严格奖惩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年初,全镇下达了指导性的粮食发展规划,并分解落实到各个村,确定村支部书记(村主任)为第一责任人,在农村工作会议上签订目标责任状。建立了粮食生产考核制度。把制止全年性抛荒、杜绝季节性抛荒、增加种植面积、提高总产量等指标进行专项目标管理考核。对因工作不力,辖区出现连片抛荒2亩以上的相关村负责人予以行政处分并取消评先资格。同时,从镇涉农部门组织专业队伍组成10个粮食生产工作小组,对10个重点村实行驻村指导发展粮食生产。

二、落实政策,增加投入,提供粮食生产发展保障。认真执行落实惠农政策,严格按照补贴标准,不折不扣将各项涉农补贴发放到户。尤其是对水稻良补资金,按照“谁种粮、谁得补贴”的原则,据实发放到实际耕种人,对承包水田不种水稻的农户,一律不予以补贴。加大政策引导力度,实行奖励扶持。该镇从2009年起,对粮食播种面积在100亩以上或双季稻面积50亩以上的,按2000元/户标准给予奖励。对粮食生产先进村分别予以1000-3000元的奖励。切实加大了粮食生产投入,将其作为发展粮食生产的重要保障措施来抓。2012年该镇在争取上级粮食生产相关投入的基础上,本级财政专项安排粮食生产资金23万元,比上年增加11万元。

三、强化基础,优化服务,着力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加强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建设。2012年,该镇安排水利建设资金579万元,将病险水库治理、灌区渠系改造等水利工程列出建设进度表,明确责任领导,确保如期完成建设任务。目前,该镇已完成小(一)型水库2座、小(二)型水库3座、山塘400口、河坝7处、灌溉机埠6处106.4kw、水轮泵5处、灌排渠道951km,其中干支渠斗农渠313km、建筑物28处。全镇蓄、引、提水量15亿m3,切实增强了粮食生产抗灾减灾能力。村民种粮积极性得空前高涨,种田大户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加快了粮食生产机械化步伐。以农机购置补贴为动力,全面提升了全镇农机装备水平。2009-2011年该镇共争取中央补贴资金210万元,带动了农机大户和农机协会的发展,促进粮食生产农机服务市场,开展专业化、社会化、产业化服务,扩大机耕、机整、机插、机收和病虫机防面积,水稻农机作业水平有了长足进步,今年全镇完成机耕2.1万亩,机耕率达82%以上。广泛开展水稻丰产栽培技术与耕作制度创新试验示范,并加强对面上粮食生产的技术指导,大力推广以抛秧、直播、免耕、机收为代表的水稻轻型节本栽培技术和以病虫害综合防治为重点的精确管理技术及测土配方施肥等六项关键技术,举办技术培训班25期次,印发各类技术资料1万余份。

四、规范引导,加快流转,坚决遏制耕地抛荒。土地不能有效流转,是造成土地闲置抛荒的一个重要原因。为此,该镇把加快农村土地流转,作为发展粮食生产,遏制耕地抛荒的关键来抓。2月初召开了全镇加快农村土地流转工作会议,推介了土地租赁经营、股份合作、专业合作、经营权拍卖、土地托管等五种符合镇情的土地流转经营模式。并成立土地流转中心办公室,村设土地流转信息专管员,组配土地流转信息员,积极为农村土地流转提供中介服务,开展业务指导。全面落实农村土地法律法规和政策,依法完善农村土地二轮延包工作,为农村土地流转奠定了坚实基础。目前,该镇耕地流转总面积达0.89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33%,比2002年提高了26个百分点。其中转包的0.41万亩,转让的0.21万亩,互换的0.05万亩,出租的0.11万亩,入股的0.06万亩。同时,为有效遏制耕地抛荒,镇党委、镇政府从政策制定上入手,2012年镇政府下发布了《关于发展粮食生产,严禁耕地抛荒的通告》,动员全镇人民积极发展粮食生产,综合治理耕地抛荒。并组织镇、村、组三级干部深入田间调查,摸清耕地抛荒的基本情况,加强分类指导,采取针对性措施予以整治。对因缺乏劳动力而抛荒的耕地,由镇、村通过组织代耕、转包等方式,恢复粮食生产;对连续两年以上抛荒的耕地,由村集体依法收回其承包权,重新发包;积极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鼓励单位和个人承包稻田从事粮食生产;依法查处闲置建设用地,对已经办理审批手续,占用水田的非农业建设用地,一年以内未动工建设的,收取闲置费,连续两年未使用的,依法无偿收回土地使用权,恢复耕种。全镇季节性抛荒农田基本上得到翻耕,耕地抛荒面积控制在0.2%以内。

五、培育主体,创建品牌,积极促进粮食产业优化升级。该镇在注重发展粮食播种面积,提高粮食单产的同时,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引进和扶持粮食加工龙头企业,现已引进天龙米业、银利来米业等龙头企业来镇收购加工。重点扶持发展该镇湘妹食品、腾达米业等省、市级农业产业化粮食加工企业做大做强,两家企业常年生产加工精制大米6万余吨,“七里香”牌大米荣获市著名商标称号,并通过国家绿色食品认证。同时充分发挥专业协会组织作用,县优质稻和超级稻协会在粮食生产过程中,对192户成员农户实行“四统一”,即统一供种、统一农资、统一技术、统一收购,带动全镇近万亩优质稻标准化生产。今年这些企业和协会与农户签订产销合同1300份,订单面积达1万余亩,合同收购价比国家保护价高出20%。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企业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 行情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