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枣庄9月27日报道:(通讯员李文号记者甘倩茹)“旱时能浇涝时能排”是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项目带给项目区内农村居民最大的实惠。近日,历时20个月的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滕州市2010年田间工程及农技服务体系建设项目一期工程通过枣庄市级验收。
据了解,滕州市是全国亩产单产量最大的县级市,枣庄地区也只有滕州市有中央财政支持的“新增千亿斤粮食项目”。一期项目总投资1305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1080万元,省级配套135万元,滕州市级财政配套135万元。项目区位于级索镇,共涉及17个村、2.72万人,实施面积2.16万亩。主要建设内容为建设维修机耕路、硬化田间水泥路、建设维修涵洞、铺设PVC低压管道、建机井等等为保生产促生产而建的各种配套硬件设施。为了提高生产能力,还新建土肥实验室654.59平方米,建设检测小区隔离5个以及购置各种仪器设备102台(套)。滕州市发展与改革局分管农口的陈勇副局长介绍:“这些田间设施的配套,农民劳作路上不用趟土了、机械化生产的道路条件更好了、旱时能浇涝时能排了,总之,咱农民的生产环境质量高了。”并且他笑说,“有了这些硬件,田间都成风景区了,以后可以开发田间旅游项目。”
该项目的实施,进一步完善了滕州市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机服务体系建设,粮食生产抗风险能力显著增加。据陈勇介绍,今年4、5月份大旱的时候,项目区内的水利工程的好处就凸现出来了,农民仍然可以使用储存的水进行灌溉。项目区粮食生产能力和农民收入也得到明显提高,可年增产粮食205.2万公斤,新增效益723.9万元,项目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266元,为保证国家的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产生了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