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情 » 粮油米面 » 正文

中国粮食安全领跑世界(国际视点) 食品资讯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11-03  浏览次数:791

10月16日“世界粮食日”到来前夕,本报记者采访了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中国办公室主任黄安生。世界粮食计划署是联合国与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合办的国际机构。它是根据1961年第十六届联大和第十一届粮农组织大会决议建立的,1963年正式办公,总部设在意大利罗马。

世界粮食计划署是联合国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无偿粮食援助的国际机构。中国于1979年正式加入世界粮食计划署。

黄安生向记者介绍,世界粮食计划署在日常工作中主要关注三个重点问题:一是够不够,即粮食是否充足,能否养活世人;二是贵不贵,即粮价能否让人承受得起;三是好不好,即粮食是否能满足人们的营养需求。

黄安生表示,全球当前的粮食安全形势不容乐观。他说,虽然世界饥饿人口数量总体在下降,但饥饿问题依旧严重,北非和中东地区的饥饿人口仍在增加。根据联合国发布的最新饥饿报告显示,全球近8.7亿人处于长期营养不良状态,其中约8.52亿人生活在发展中国家,这些数字触目惊心。此外,饥饿的表现不仅是缺少食物,还有营养问题,对经济发展也将产生影响。在发展中国家,穷人用七成以上的收入购买粮食,一旦粮价攀升,他们受影响最大。

今年,旱灾侵袭美国,巴西和阿根廷也遭遇了严重粮食问题。黄安生强调,在此情况下,中国在粮食安全方面取得的斐然成绩显得尤为可贵。实际上,只要中国能解决本国人口的粮食安全问题,就已经为全球作出了巨大贡献。而中国仅仅用了一代人的时间,就基本解决了贫困和饥饿问题,堪称史无前例的伟大成就。

中国也因而更加意识到粮食生产对于抗击贫困和饥饿的重要性。中国解决饥饿问题的模式值得向世界推广,这有利于开展南南合作,也有利于中国在全球范围内提升软实力。

世界粮食计划署认为,饥饿是世界最大的可解决的难题,国际社会自有应对之道,世界粮食计划署也有不少好的做法。黄安生举例说,一是现金转移,通过与电信公司的合作,凭借手机发送粮食代金券,让民众据此领取食物;二是构建社会安全网,即通过学校供餐、以资代赈和营养方面的援助项目,援助弱势群体,增强社会保障。世界粮食计划署的学校营养餐项目就是最成功的案例之一。2011年,世界粮食计划署为60个国家的近2600万儿童提供了学校营养餐。

据黄安生介绍,今年9月,世界粮食计划署还与万事达卡合作,在市场稳定的地区发起“数字粮食”援助计划,通过推广派发电子抵用券,让人们在当地商店兑换粮食,同时利用万事达卡的专业技术,完善世界粮食计划署的在线捐赠机制,共创无饥饿世界。“数字粮食”可谓一举三得:能将资金注入当地市场,推动当地采购,刺激地方经济的增长;具有灵活性,使人们能够安全方便地接受食物救助而不失尊严;还能凭借注册记录,防止腐败和滥用职权的情况发生,对于保护弱势群体具有深远意义。

黄安生最后说,中国在粮食安全方面拥有丰富的成功经验,正在领跑世界。中国经验完全可以供其他国家借鉴。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企业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 行情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