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情 » 粮油米面 » 正文

中国以现代科技手段支撑起粮食九连增 食品资讯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11-03  浏览次数:821

新华网南昌11月1日报道:(记者胡锦武高皓亮)站在金穗飘香的稻田旁,江西省南昌县广福镇广福村39岁的种粮大户欧阳美荣笑逐颜开。今年,他家的113亩早稻和125亩晚稻亩产再创新高,每亩分别比去年增产了10公斤和12公斤。而与2006年相比,欧阳美荣家的晚稻更是亩均增产约50公斤。

记者从江西省科技厅获悉,最新测定的结果显示,南昌县广福粮丰试验基地超高产攻关田平均亩产为645.3公斤,核心试验区平均亩产达589.7公斤,均创产量新高。

欧阳美荣家就位于南昌县广福粮丰试验基地内,其粮食连连增产的经历,几乎成了中国粮食“九连增”的缩影。而这一切,主要得益于现代科技手段在粮食生产领域的有效运用。

在农业部上周宣布中国粮食产量实现半个世纪以来首次连续九年增产的同时,农业部官员也明确表示,“科技支撑更加有力”是实现粮食生产“九连增”的主要有利因素之一。

中国科技部于2004年启动“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选择水稻、小麦和玉米等三大粮食作物在湖南、湖北、江苏、江西、四川、安徽、河南、河北、山东、吉林、黑龙江、辽宁12个粮食主产省份实施,通过集成各地粮食增产科技成果,促进和鼓励现代科技手段在粮食增产上的运用。

由此带来的直接效果是,“十一五”期间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实施所涉及地区内,五年累计建立核心区、示范区、辐射区“三区”面积8.35亿亩、增产粮食4866万多吨,增产粮食占全国同期的17%以上。

“科技在粮食增产方面的贡献在全国达到80%以上。”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学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谢金水认为,政策对三农的支持力度已经达到一定程度,未来农业增产将主要依靠科技创新。

实践证明,由于中国人口多,人均土地、水资源有限,依靠科技手段提高粮食产量,已成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

为进一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力,实现国家提出的新增1000亿斤粮食的目标,“十二五”期间,中国科技部、农业部、财政部、国家粮食局继续组织实施“十二五”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在已有12个粮食主产省实施的基础上,将内蒙古也纳入工程实施区域。

“依靠科技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将是今后的主要方向。”江西省社科院农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尹小健认为,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劳动力大量向城市转移的背景下,中国粮食产量仍保持稳定增长,主要得益于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

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理事会理事李祖章认为,在耕地面积整体不断减少,农业生产成本逐年攀升的背景下,现代科技的运用,对粮食持续稳定增产,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显著提高发挥着越来越关键的作用。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企业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 行情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